何时「本可以」
2015 年 8 月 17 日
大多数人并不认为咬患病者的手指「能」治疗阿兹海默症,所以当他们这样做而没有成功时不会沮丧。
相反,很多人不能抵抗暴食,不能把玩《文明》的时间控制在合理限度内。他们觉得自己“本可以”收手,并因此而允许自己对错误决定感到沮丧。
正如我上周文章所说,多数人不能正确认识什么是“本可以做到”。
意志力是个稀缺品。有时,你凭意志就能挣脱意识泥潭,但仅是偶尔;更多时候,单凭意志力远远不够。用“下次我逼自己更紧些”的说辞,来避免熬夜玩《文明》的打算注定落空。如果上次它没有奏效,那么下次它也大概率不会奏效。意志力是个止痛药,治标难治本。
我认为,大多数人的“本可以做到”之所以落空,是因为他们选错了行动的时间节点。他们认为“选择”应该发生于《文明》的第 347 回合(以及凌晨四点前的每个回合),那时他们能决定是继续玩一轮还是收手。
但那不是决策的时机。如果你必须强迫自己改变行为,那么你已经错失真正的决策节点。
真正的选择发生在最开始,——当你决定**是否玩《文明》**时。
假设在你的社交圈里有个熟人,经常激怒你,隔三岔五和你大吼大闹。你明知自己不该和他们吼叫,也尽力避免让自己发火。每当他们惹恼你时,你都想让自己冷静下来,但从来没用(无论你如何下定决心下次逼自己更紧些)。这种情况下,与其在怒火中烧时强行忍耐,不如留意爆发前五分钟发生了什么。真正的决策在此发生;它不在于你当下能否克制,而在于提前预判、尽早抽身。
真正决定的时机往往发生在人们为之懊悔的节点前几分钟。当你不得不调用意志力时,你已经错失了决策节点。(事实上,我此前建议承诺自己永远不要寄希望于通过意志力脱离困境——当你知道自己一旦陷入要靠意志力逃脱的处境就注定无法逃脱时,才会留心那个不可逆转的真正决策时机。)
如果你有个想摆脱的习惯,不妨假设自己完全没有意志力:试想你一旦开始成瘾行为就无法迫使自己停下来,在这样的世界里,你当如何行为?
寻找你想避免的行为的触发因素。一个小时前发生了什么?五分钟前发生了什么?在你未能按意愿行动的六十秒前发生了什么?
那就是真正的决策发生的节点。
大多数人的“本可以实现”没有实现。他们以为自己刷电视剧时“能”及时收手。他们将自己置于必须抵制的诱惑中,屈服后又苛责自己的失败。
与之相比,我从不认为自己在读一本好书时“能”停下来,甚至为此废寝忘食我也不会懊恼。相反,我会说,「看来我就是会一口气读完一本好书,它是一整块时间而中间不存在决策节点。」当别人还在为「中断阅读返回工作」这种反人性的任务而苛责自己时,我已认清自己的能力边界,并会在真正可行的决策节点上做出决策。
人类并不是在任何时刻都能做出决策。有时候,我们没法停止自己读一本好书,就像是我们没法通过咬手指治好阿兹海默。成瘾有时会占据上风,本能有时会占据上风,原始愤怒也有时会占据上风。在这些时刻,我们便丧失了决定权。我们并非在人生的每一刻都能自主选择。我们经常缺乏意志力以超越冲动、本能和习惯。
我们的目的是获胜,无论如何。
理性并不能绝对主导我们的行为,很多时候,意志力对影响我们的行为无能为力。我们还不是神。我们还是猴子。还是神经动物。
与其为注定无法做到的事而苛责自己,不如开始探索,识别真正有效的行动节点。
在决定变得困难前,寻找允许你按自己的意愿行动的时机。学会识别大脑真正回应你的意志的时刻。那些是真正的决策时机,寻找最优解请从此处着手。